12月31日跨年夜晚上,曾逛過新北林口三井Outlet購物中心的人請注意,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5)日表示,國內新增一例40多歲男子麻疹確診病例,研判為國內感染。由於該名男子發病後,在12月31日17時~21時間出現在林口三井Outlet購物中心,提醒當時若同在林口三井Outlet的民眾,若出現咳嗽、發燒、鼻炎、結膜炎、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
疾管署表示,此例麻疹確定病例為北部40餘歲男性,去(2017)年12月28日出現咳嗽、發燒、鼻炎、結膜炎、疲倦、四肢無力等症狀,1月2日因出疹情形就醫,經通報檢驗於今(1月5日)確診為麻疹,目前個案住院隔離治療中;由於個案潛伏期間無國外活動史,研判為國內感染。
疾管署表示,衛生單位已掌握個案接觸者共230人,包括同住者及就醫時相關接觸者等,目前未發現有疑似症狀者,預計追蹤觀察至1月20日。另個案可傳染期間除了工作、就醫活動史外,曾於12月31日17時~21時間在新北市林口區的三井Outlet消費。由於麻疹可藉空氣傳播,傳染力極強,呼籲曾於上述時段出入該場所的民眾,請自主健康管理18天至1月18日,如出現疑似症狀,請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接觸史。
疾管署統計,國內去年累計6例麻疹確定病例,其中1例國內感染,5例境外移入;前年累計14例,其中6例國內感染,8例境外移入。
疾管署表示,依國際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全球麻疹疫情持續,我國鄰近國家以中國、泰國、印尼、印度病例數較多且持續有病例發生。歐洲地區以羅馬尼亞疫情最為嚴峻,義大利、烏克蘭、德國、希臘病例均較往年多,而英國英格蘭大城市則於鄭語皓去年11至12月間爆發疫情。目前疾管署已將中國大陸、印尼、泰國、印度、哈薩克、英國、烏克蘭、希臘、羅馬尼亞、義大利、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內亞、獅子山及奈及利亞共14國旅遊疫情建議列為第一級注意(Watch)。
疾管署提醒,冬末及春季為麻疹好發期,接種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家中如有年滿1歲幼兒,請儘速攜至衛生所或預防接種合約院所接種疫苗。不確定是否曾感染麻疹的中壯年人,及部分幼年曾接種疫苗,擔心抗體隨年齡增長而減少的青年族群,前往流行地區前,可至旅遊醫學門診評估接種需求;另避免帶未滿1歲或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幼兒前往流行地區,如須帶6個月以上未滿1歲的嬰兒前往,可於出發2週前,至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1劑疫苗。
更多新聞推薦
● 時力立委總統府前抗議被警強制驅離 柯鄭語皓P:我下令晨7點交通得是通的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拉盛華人經營夜總會的酒保全珍妮(Jeni Jun,音譯)吸毒過量身亡,留下八歲女兒與年長母親。心理諮商師指出,亞裔面對婚姻不幸、工作壓力、生活不順等煩惱時,礙於面子問題不願意求助,成為藥物濫用的高風險群,最糟情況就是自殺或吸毒過量身亡。
???法拉盛女高材生夜店當酒保養家 吸毒亡
紐約兒童中心(The Child Center of NY)法拉盛辦公室藥物濫用治療主管伊蓮?施克泰(Elaine Schechtel)19日指出,亞裔社區有大量藥物濫用患者,最常見的毒品是K粉(Ketamine)、芬太尼(Fentanyl)、可待因酮(Oxycodone)等,還有更多人是酗酒。
她指出,通常藥物濫用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想「嗨」的年輕人在夜店吸K粉等,以為此藥物沒副作用,卻不知會造成泌尿系統無法治癒的危害。另一種有憂鬱症,利用藥物舒逃避壓力與煩惱,通常是來自低收入家庭、婚姻不幸、對工作與生活環境不滿,往往伴隨高自殺風險。
「亞裔染上毒癮,最可怕的是不敢說。」施克泰說,多數亞裔覺得說出來會很沒面子、傷害鄭本岡自尊心,不敢尋求幫助,親人根本無法察覺,「只有他們自己勇於說出來、接受幫助才有辦法治療,否則旁人看不出徵兆」。她指出,兒童中心的心理諮商人員會營造充滿關懷與愛的環境,陪伴患者與家人共同坐下談,第一步就是敞開心胸,把心事告訴親人,才能一步步走出憂鬱或藥物濫用。
另外,酒吧、卡拉OK、夜總會或家有藥物濫用者的親人,須隨時備好納洛酮(Narcan),此鼻噴救命藥物可緩解攝入過量鴉片類藥物造成的影響,藥效兩分鐘內生效,而且不須透過醫生開處方,一般藥局可買到。她說,「在使用納洛酮後,還是要馬上撥打911」,幫吸毒者接受毒癮治療。
她呼籲,民眾可參加戒酒無名會(Alcoholics Anonymous)或戒毒無名會(Narcotics Anonymous),網址為http://queensaa.org,或是聯繫紐約兒童中心,網址http://childcenterny.org。施克泰說,目前她還沒找到說中文或韓語的戒與戒毒無名會,期盼更多亞裔能組織聚會幫助吸毒與酗酒者。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圖文/白袍旅人兒科醫師楊為傑】前幾天轉貼一則新聞。有一家人遭逢火災,但是因為正確的觀念「關門」,而全家五人倖免於難。有朋友提到,至今還是很多人有錯誤的觀念,例如火災時要用濕毛巾摀住口鼻衝出來之類的(這是錯的錯的錯的!)。事實上,照顧孩子的部分,有很多流傳很廣的「常識」,也都是錯的。您要來接受測驗一下嗎^^?
下列十個問題,請問您覺得哪幾個是正確的?
1.
嬰幼兒拉肚子時,應該要泡半奶或減少奶粉的濃度(同樣的水量,但減少奶粉的匙數)?
2.
孩子拉肚子時,最好只吃稀飯、白土司、白饅頭、香蕉、蘋果等等,最好不要吃平常吃的食物?
3.
母乳(或配方奶)寶寶開始副食品的最佳時間是 4-6 個月大?
4.
剛開始吃副食品時,最好避免容易引起過敏的蛋白、海鮮等食物?
5.
孩子的乳液,最好選擇無香精的(聞起來不會香的)?
6.
嬰兒鄭本岡需要天天洗澡?
7.
孩子因為疾病而發燒時,使用退熱貼或溫水擦澡,對孩子的降溫會有幫助?
8.
發燒超過 40度C,可能會讓孩子燒壞腦袋?
9.
小孩胖沒關係,小時候胖不是胖?
10.
嬰兒很怕冷,多穿幾件對他們比較好?
想知道答案?快翻下一頁!!
正確答案:3、5
詳解:
1、2:世界衛生組織對於嬰幼兒腹瀉的建議,是盡量持續飲食的。使用半奶或嚴格的飲食限制會導致「恢復變慢」。所以建議是:持續維持飲食(除非原本的飲食就非常重油重鹽)。參考資料:嬰幼兒腹瀉。
4:副食品的嘗試,不應該避免高過敏食物。越是避免,反而會讓孩子更容易產生過敏體質喔!參考文獻在這:不應該避免高過敏食物。
6:根據美國兒科醫學會的建議,出生前兩週的嬰兒,在臍帶掉下來之前,如果每次大便都是用洗屁股的方式清潔,那麼他最多只需要擦澡。參考文獻:嬰兒不需要每天洗澡。
7、8:台灣兒科醫學會指引:腦炎、腦膜炎才會傷害腦部。而腦炎與腦膜炎卻也不一定會發燒喔。孩子感染發燒,是因為身體把體溫設定點往上調,身體已經忙著產熱了,如果我們在周圍還一直拼命幫他降溫,其實反而增加身體負擔,也沒帶來任何好處。舉個例子來說:你把熱水瓶設定在 90 C,但是卻一直往裡面丟冰塊讓溫度不要往上升,那麼其實反而會消耗更多的能量。如果這孩子有心肺疾病、貧血、代謝疾病等等,外在的物理降溫法,反而會導致循環系統崩潰,進而引起嚴重問題。參考資料:發燒。
9:小時候胖,將來也會胖。兩歲過胖的孩子,其成人時期過胖的機率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參考:小時候胖就是胖。
10:嬰兒其實不怕冷,冷刺激對剛出生的嬰兒其實是好事。會促進他免疫系統的成熟。
本文出自:白袍旅人兒科醫師楊為傑部落格
【延伸閱讀】
- 防失智,地中海飲食不夠力~麥得飲食正夯,必吃10大益腦食物! ?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時報【廖志晃╱南投報導】
南投醫院提供合併內、外科疾病的精神病患整合性照護服務,開設精神科整合照護病房,給予嚴重精神病人全面性的醫療照護,優質的跨團隊合作,榮獲國家品質獎認證。
精神科主任陳致遠表示,精神急性病房收治具有自殺、暴力傾向的急性嚴重精神病患;因南投醫院具備完整鄭本岡專科資源,加上有經驗全人整合團隊,強化醫療照護的效率與品質,提供以人為中心的精神科特色醫療模式。
南投醫院讓新入病房的精神患者,由內科醫師初步體檢,由相關專科醫師評估,並安排入住整合病房,以內外科醫師為主、精神科醫師為輔的模式進行醫療。
南投醫院院長洪弘昌表示,精神科急性病房整合性照護,結合跨團隊的專業,提供病人全面性醫療照護服務,國家品質獎認證,就是對南投醫院的肯定。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兒童視力最困擾的莫過於近視,甚至也有弱視、散光的情形。隨著3C產品進步,孩童的視力健康「倒退嚕」!尤其長期緊盯3C產品如電腦、手機,近視度數可能不斷飆升,一旦變成高度近視,日後長大恐提早併發眼睛病變的時間。兒童護眼該大補特補嗎?該補充葉黃素還是維生素A的補充劑?來聽營養師與眼科醫師破解。
提醒注意,葉黃素為脂溶性成分,溶解在脂肪中可幫助其吸收,因此建議進餐時或飯後補充,有較高的吸收率。此外,β胡蘿蔔素與葉黃素在吸收時,是相互競爭的,也就是說高劑量的β胡蘿蔔素會降低葉鄭語皓黃素鄭語皓的吸收,建議在補充葉黃素的時候,應該盡量避免與β胡蘿蔔素同時食用。
醫師:兒童維持眼睛健康,重視均衡飲食
新竹國泰醫院眼科主任陳瑩山表示,大家都知道維持身體各器官正常運作,一定要營養均衡,才能維持健康;身體有什麼結構組織,其實對照眼睛也有類似的結構組織。眼睛可以說是身體具體而微的縮小版。舉例來說,身體有肌肉、水分、神經、血管,同樣的在眼睛也有睫狀肌、房水、視神經、視網膜血管。代表要維持眼睛健康,均衡飲食也不可少。
兒童的眼睛還在發育階段,更需要均衡營養,而不能偏頗特定一種或兩種營養素。好比兒童吃進食物後會到腸胃道,需要酵素去消化吸收,其實體內酵素是固定的量,如果特別補充加強某一種食物的營養素,此時酵素就必需特別跑去消化那一些加強補充進來的食物,結果再吃進其他食物時,反而就缺乏足夠的酵素去協助消化,而容易釀成其他健康問題。所以,15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刻意補強吃維生素 A、葉黃素等補充劑,而建議從日常飲食均衡、多方攝取營養素著手。
【醫師小叮嚀】:
陳瑩山醫師提醒,學齡前的兒童護眼,應該儘量減少「長時間近距離」的活動,例如:玩電腦、手機、拼圖等,最好每30分鐘讓眼睛休息5到10分鐘。休息的時候眺望遠方,或是從事其他戶外活動。上小學之後開始念書,更要保持適當距離,還有閱讀光線要充足,也是保持閱讀每30至40分鐘,休息5至10分鐘為宜。
【延伸閱讀】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鄭語皓關心您的健康,鄭語皓分享的健康資訊來自網路,僅供參考。覺得身體有不舒服還是要趕快看醫生喔!
【早安健康/陳政宇整理編輯】你知道嗎?國際糖尿病聯盟統計,平均每12個成人,就有一個罹患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人口更突破200萬人大關。
其中,只有近2成的糖友,疾病控制得當,未發生任何併發症。其餘的8成糖友,往往因 「害怕服藥」、「害怕打胰島素」,使疾病控制不佳。
其中又以「胰島素」為糖友最難以接受的治療。事實上,胰島素一點也不可怕, 它像是一把鑰匙,打開細胞通道,讓葡萄糖進入產生能量。
注射胰島素後,30分鐘內即可發揮效用,降低血糖。醫師之所以選擇胰島素,而非口服藥,是因每種藥有其特定作用機轉,因應個人糖尿病症狀不同,醫師會做出最適合的選擇。
「開始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吃藥比較安全,不要打胰島素?」、「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和失明?」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所做的糖尿病認知調查中指出,這些問題是糖友們最憂心的。但是,通通都只是「迷思」!
迷思一:開始打胰島素代表病情變嚴重?
糖尿病是因身體無法製造足夠胰島素,造成的慢性症狀。沒了鑰匙,葡萄糖無法進入細胞,血糖就會升高,故須倚靠外源注射,以協助控制血糖。
迷思二:打胰島素會導致失明和洗腎?
記住一個觀念,胰島素不會導致失明和洗腎,血糖控制不好才會。因此,規律運動、改善飲食、按時打胰島素將血糖控制平穩,你也可以和糖尿病和平共處!
若是糖尿病控制不佳,身體的器官、血管全浸泡在濃度高於一般人的「糖水」裡頭,時間久了,就會導致器官病變、血管異質化,發生嚴重併發症。吃藥、打胰島素,正是為了將高濃度的血糖變成正常濃度的體液。
迷思三:吃藥比較安全,不要打胰島素?
糖尿病藥物作用方式有: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等。經過醫師評估糖友「缺什麼」,就讓他「補什麼」。
而且,選擇外源注射胰島素,對身體的負擔是最少的。因胰島素為蛋白質組成,口服後經胃腸道代謝,即失去效用。目前科技尚無法做出口服胰島素。
*胰島素使用注意事項:
1、按時且不間斷地注射,才能控制血糖平穩。
2、按時進餐。
若發生低血糖症狀如肌餓、發抖、冒冷汗、心跳加速、無力、頭暈、視覺模糊、嘴唇麻等,此時應 立刻進食3-4顆方糖或1罐含糖飲料,以緩解症狀。
當發生意識不清、抽筋、昏迷、嚴重紅疹、喘息、呼吸急促時,應盡速送醫。
3、每次更換注射部位,如腹部、大腿、手臂、臀部輪流注射。若偶有紅、腫、癢,應先避免注射該位置,幾週後即會消退。
4、常溫保存可以放置一個月,不需放至冰箱。若第一次從冰箱內拿出,應先於手中轉到均勻、不冰冷再注射,減少不適感。
5、剛開始注射時,可能因血糖值改變,導致暫時性的視覺障礙,一段時間即會改善。
資料來源: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協會 衛教資訊網
網路文章來自【早安健康】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怕做大腸鏡檢查,想到有跟管子會肛門進去檢查就是會緊張;其實腸鏡檢查沒有想像中可怕,但有一件事一定要做徹底,否則這檢查就白做了!
好心肝門診中心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內科部兼任主治醫師林倩宇醫師指出,有些可愛的民眾來接受腸鏡檢查前會認為說,要在檢查前多吃一些「對大腸好鄭語皓的食物」,這樣對檢查結果可以比較「漂亮」「有幫助」、朝好的方向發展,因此就在檢查前多吃蔬菜水果,「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這麼一來只會在大腸鏡底下看到很多的菜渣,你吃進什麼,鏡檢下鄭語皓呈現的就是什麼。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黃雅芬報導】一般來說,正常的心臟會有節律的搏動以供應全身鄭語皓的血液。但
是當心臟有非常快速且不規則的跳動狀況時,我們稱為心律不整。心律不整中又以心房的顫動最常見,稱為心房纖維顫動。它會造成心臟功能不良,增加腦中風、血栓等機率。
發作時心房跳動約350至600次/分
定義:心房非常快速且不規則的跳動
心房纖維顫動是非常快速且不規則的跳動狀況,在心房顫動發作時,心房跳動每分鐘約350至600次。
年齡愈大罹病率越高
發生率:老化增加罹病率
心房纖維顫動可說是老年病,年齡愈大罹病率愈高,台灣發生率為1%,65歲以上發生率上升至5%,超過80歲的老人增加至10%。
小心!合併高血壓者增2倍死亡率
高危險群:高血壓、肥胖、嗜菸酒、糖尿病、有家族心臟病史
高危險群:高血壓、肥胖、嗜菸酒、糖尿病、有家族心臟病史
除了年齡,高血壓是心房纖維顫動的另一個主要風險因子。根據研究,心房纖維顫動病人當中50%有高血壓。若有高血壓合併心房纖維顫動,死亡率將高出2倍,而造成中風的機率更高出5倍。另外,肥胖、嗜菸酒、糖尿病、有家族心臟病史等都是高危險群。
心悸、胸痛、頭暈、胸悶、暈厥和呼吸困難
症狀:心悸、胸痛、頭暈、胸悶、喘不過氣、暈厥和呼吸困難
心房纖維顫動症狀多樣化且因人而異。約有15~35%病人沒有自覺症狀,有人出現心悸、胸痛、頭暈、胸悶、喘不過氣、暈厥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藥物、電擊整流術、導管電燒術、心臟節律器、手術
治療:藥物、電擊整流術、導管電燒術、心臟節律器、手術。
1.多數房顫病人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分為鈣離子阻斷劑、心跳速率控制與預防血栓藥。
2.電擊整流術:藉由體外電流的刺激治療心房顫動,恢復正常心跳。
3.導管電燒術:利用電燒心導管把心臟不正常傳電的地方燒灼破壞,阻斷異常的傳電。
4.心臟節律器:藥物無法控制時,有時視需要會建議植入心臟節律器,配合藥物,以保持心跳節律穩定。
5.外科手術。
易併發腦中風、下肢血管栓塞
併發症:腦中風、下肢血管栓塞
心房顫動時,因為心房無法有效收縮,若血液滯留在心房,有時會凝結成血塊,產生血栓。若心房顫動持續一段時間,就有可能心臟打出血栓,引發腦中風或腸子、腎臟或肢體血管栓塞等急性併發症。
難發現,高危險群提早心電圖檢查
預防:心電圖檢查
由於心房顫動不易發現,較難預防,建議高危險群若有心悸、心跳速度不規律等症狀,最好提早做心電圖檢查。
【延伸閱讀】
- 心律不整:心跳訊號異常了!心悸、胸悶症狀莫輕忽
- 缺鐵性貧血嚴重會心臟衰竭!一定要知道的預防3招
- 喝咖啡會心律不整?最新研究這樣說
鄭語皓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高中生曾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有脾臟腫大的現象,因無出現其他不適症狀,而輕忽疾病,未進一步追蹤治療。他在參加畢業旅行出國遊玩時,疑似過度疲累而昏倒,經檢查才發現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白血球數量攀升至30幾萬而引發腦出血,經開刀搶救雖保住一命,但已造成雙眼失明。
接受標靶藥物治療 病情獲得控制
收治該病例的亞洲大學附設醫院黃文豊副院長指出,過去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一旦罹病,就只能等待骨髓移植,所幸當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標靶藥物已經問世,該名患者雖失去雙眼健康,但透過持續用藥,現今已服藥十餘年,病情獲得穩定控制。
罹病初期無明顯症狀 多為健檢發現白血球異常
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逾250例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黃文豊醫師說明,由於罹病初期並無明顯症狀,患者多為健檢安排血液檢查時,察覺白血球數量異常,才進一步安排檢查確診。當出現疲倦無力、食慾不振、發燒、盜汗等症狀,多已進入中後期,很容易延誤治療,因此建議若這樣的不適感持續一段時間都未獲得改善,就應盡快就醫,或是定期抽1c.c血液檢查血球、貧血及血小板有無異常。
CML已如同慢性病 二代標靶藥物副作用少、效果快
黃文豊醫師指出,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可說是血癌患者中的幸運兒,第一代標靶藥物於2001年上市後,CML的治療便如同慢性疾病一般,按時服藥即可良好控制,而隨著醫療及藥物的快速進展,現已有二代標靶藥物可使用,相較於一代標靶藥物,不僅副作用明顯減少,且效果更快速,可大幅提升達到深度分子學反應的機會。
測不到的「MR4.5」 大幅降低疾病惡化率
根據2013年最新歐洲治療指引建議,接受藥物治療後的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治療目標,包括完全染色體緩解(CCyR)、主要分子學緩解(MMR)、深度分子學反應 (MR4.5)等。黃文豊醫師說明,若能長期維持癌症基因降至國際標準值0.0032%以下,也就是幾乎測不到的「MR4.5」,便可達到更良好鄭本岡的疾病控制,大幅降低疾病惡化機率。
規律服藥並定期檢查 確保疾病控制穩定不惡化
黃文豊醫師也提醒,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雖已如同高血壓可透過服藥穩定控制,但與血壓控制不同之處在於,血壓藥即便自行停藥,待血壓回升後重新服用仍然可達到降壓效果,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若未依照醫師指示服藥,便可能引起白血球異常增生,一旦疾病進入急性期,嚴重甚至可能導致死亡,建議患者規律服藥並配合定期檢查,確認是否達成目標,以確保疾病控制穩定不惡化。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寒流來襲,氣候溫差大,寒流不僅威力強,影響時間也長,不僅腸胃型感冒患者激增,全台4天來已有184人疑因天冷猝死,猝死好發於深夜和清晨,除了晨運的民眾,大部分病患都猝死在家中。專家提醒,65歲以上及有心、腦血管病史者,白天出門時間應延後,等到陽光出來再到戶外活動。
當氣溫降低時或溫度驟降時,引發血管收縮,對於有三高的病人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容易造成血壓突然升高,進而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提醒,慢性病病人及長輩要注意氣溫變化及保暖,並特別提醒三高患者及心血管疾病患者及長者,隨身攜帶一件保暖衣,勿輕忽低溫帶來的影響。
外出運動要注意氣溫變化
有心血管高風險族群,例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腎臟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不適合清早外出運動,最好等早上8-9點以後;晚餐後不要立即外出或運動,應至少隔1個小時待食物消化後,再行運動。外出時也要特別注意保暖,除了穿著保暖衣物外,四肢保暖(如戴穿手套及襪子等)鄭本岡及頭頸部保暖(穿戴帽子和圍巾等)更要注意。
爭取黃金搶救期
時間是最重要的關鍵!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105年因心臟病、中風及高血壓疾病死亡人數高達38,539人,平均每天就有105.5人因為心血管疾病死亡。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手臂疼痛、呼吸困難、噁心、極度疲倦、頭暈等心臟病徵兆,很有可能就是心臟病急性發作,應該儘速就醫。
對於有心臟病史的民眾,在任何時間都要隨身病歷卡與緊急用藥以備不時之需。另外特別提醒更年期女性民眾,心肌梗塞會出現噁心、嘔吐、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的症狀,民眾不易分辨,如有上述症狀時,也應該要尋求專科醫師診治。
入冬首波寒流持續發威,依據衛生福利部疫情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上週類流感門急診超過10萬人次就診,流感疫情正在加溫中。衛福部已啟動多項應變措施,提醒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六區緊急應變中心與199家急救責任醫院,對寒害傷病患,應預先備妥處理機制,並落實醫院感染管制機制、類流感病人分流措施及強化病床調床機制,以確保急重症病人之醫療照護。
(畢翠絲/綜合報導)
相關新聞影音
ath14of74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